本期导语:

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统计,世界上平均每40秒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,而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,近年来,我国每年自杀的人数更是呈上升趋势。因此,2015年的世界预防自杀日也提出以“伸出援手,挽救生命”为主题。阻止悲剧的发生,每个人都责无旁贷。但当我们直面轻生者时,我们能做什么?面对有自杀倾向的人,如何把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?阅读全文

专家指导

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 林勇强

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 林勇强

社会精神医学研究室主任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成员;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委员;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;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社会服务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;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;广东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;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。

      从事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的临床工作近30年,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擅长于精神分裂症、情感性障碍、睡眠障碍的诊断、治疗和康复,以及学习困难、人际交往障碍、家庭问题、婚姻恋爱问题、工作压力等的心理咨询、行为矫正和心理治疗... 阅读全文

第一步:了解自杀前3大征兆 判断他是否有自杀倾向

自杀前三大信号 自杀前信号1:透露悲观想法
自杀前三大信号 自杀前信号2:反常行为 自杀前三大信号 自杀前信号3:情绪变化快
出现3大异常信号 需警惕有自杀倾向

如何帮助自杀人群,首先我们应了解哪些是有自杀倾向的人群,他们自杀前会有哪些特征?林勇强主任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,有自杀倾向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向身边的人流露出对人生、对未来悲观、失望的看法,例如:活在世上有什么意思;人性都是丑恶的,不如早点离开这个世界等等。在日记、信件中流露出自杀的想法,或想象自杀后的情景等等。
      除了思想上的改变外,还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。“他们会把工作、财产等进行分配,将其托付给... 阅读全文

第二步:社会、亲友齐帮助 预防自杀

预防自杀之亲友篇

预防自杀之亲友篇
预防自杀之亲友篇
给予关怀 用爱感化

“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,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,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——衣食住行,样样都想尽善尽美。这无疑成为了人们生活压力,同时也是前进的动力。” 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林勇强主任说,但现实却是残酷的,机会越多,意味着竞争越大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——有人因为房价过高买不起房子,有人因为业绩不达标而失业等等。

一旦发现这些异常信号,身边亲友应立即付诸行动,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。林勇强主任说,首先家人和朋友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,用爱感化他们,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,身后有强大的后援团队支撑着他们,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动力。... 阅读全文

尽快求助专业人士

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,部分抗压能力低、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的人会对未来失去信心,认为自己被社会抛弃,陷入焦虑不安、悲观失望的情绪中,但又不敢让外界知道,长久压抑下,最终只能选择自杀来解脱。

作为亲友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到底碰到哪些无法解决的难题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方案。”但林勇强主任也强调,身边的亲友并不能帮助他们完全消除自杀念头,因此,一旦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杀倾向,还是应该尽快求助于专业人士... 阅读全文

预防自杀之社会篇

预防自杀之社会篇 预防自杀之社会篇:营造和谐氛围
预防自杀之社会篇 预防自杀之社会篇:建立危机干预热线 预防自杀之社会篇 预防自杀之社会篇:组建预防自杀的机构
营造和谐氛围 减少自杀事件

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,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,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——衣食住行,样样都想尽善尽美。这无疑成为了人们生活压力,同时也是前进的动力。” 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林勇强主任说,但现实却是残酷的,机会越多,意味着竞争越大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——有人因为房价过高买不起房子,有人因为业绩不达标而失业等等。
      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,人们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——第一,用... 阅读全文

预防自杀之自助篇

预防自杀之自助篇
预防自杀之自助篇
预防自杀之自助篇:树立正确的三观

“除了来自外界的帮助外,轻生者自身也应该重新振作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人生观和世界观。”很多人遭受挫折或打击后选择自杀,他们总会埋怨命运为何对他如此不公平。

林勇强主任说,世界上确实没有绝对的公平,但并代表我们只能怨天尤人。相反我们应该相信,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只要肯付出、肯努力,就能改变命运。... 阅读全文

预防自杀之自助篇:勇于承担责任

而且,自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。 “人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仅仅是自己,而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,家庭中的一员,每个人都有自己所需承担的责任,而这些责任也包括了生活中的不公平和挫折。因此,面对种种打击,我们应该勇敢面对,而不是选择自杀逃避责任。”

但林勇强主任也表示,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,来自各方的责任、压力确实超出了部分人所承受的范围,这时,我们应及时寻求帮助,绝不可走上自杀这条不归路。... 阅读全文

第三步:当你碰见自杀事件 应与轻生者保持联系

看见自杀怎么办
看见自杀怎么办
看见自杀怎么办:保持联系

“当碰到自杀事件时,第一步应与轻生者保持联系,这是最主要、最有效的方法。””

林勇强主任表示,我们应充当朋友的角色,用心关爱轻生者,通过聊天的方式,了解对方选择轻生的原因、生活中遇到的困难,以及此刻的感受;再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话语,给轻生者灌输正能量,引导他往正面方向发展... 阅读全文

看见自杀怎么办:联系专业人士

“在与轻生者保持联系的同时,迅速让围观人群联系警察、救援机构、生命危机热线等,寻求专业帮助。若在网上碰到自杀事件,应在取得联系后,尽快获得轻生者目前所在位置,并通知相关人员前去救援。”

林勇强主任说,或许你无法从根本扭转他的思维,但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伸出援手的意识,至少可以延缓他自杀的行动,为警察、谈判专家等专业人士争取救援时间... 阅读全文

第四步:跟踪随访 让轻生者接受心理辅导

预防自杀的方法

改变轻生者的思维方式

      “自杀是一种由思想引导的行为。因此,轻生者被成功救下后,并不代表他想自杀的念头完全消失,只要受到某些事件的刺激,他极有可能再次自杀。”轻生者有一个共同点——对外界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和思维方式,且只要遇到挫折,他们极容易产生负面、偏激的想法。
      “例如:平常人遭遇失恋,可能大哭一场,发泄一下就过去了,但他们可能会觉得:自己的人生一片黑暗,整个世界都完蛋了,从而选择极端的处理... 阅读全文

预防自杀的方法

让轻生者接受认知行为治疗

      “因此,想要彻底消除轻生者的自杀念头,还需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、心理疏导等,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。其中,认知行为治疗就是比较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。”林勇强主任说,通过认知治疗,让他们了解每件事情都有多面性—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,好比失恋,或许是为了遇到更好的人。
      其次,让他们明白遭遇挫折并不是天大难事,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,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——学习成绩不好、工作业绩不达标... 阅读全文

如何拯救轻生者

网友提问

Q:
轻生者自杀前会有哪些表现?
A:
有自杀倾向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向身边的人流露出对人生、对未来悲观、失望的看法;除了思想上的改变外,还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。他们会把工作、财产等进行分配, ... 详细
Q:
一旦发现身边的人出现自杀的倾向,我们应该怎么做?
A:
一旦发现这些异常信号,身边亲友应立即付诸行动,首先家人和朋友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,用爱感化他们,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,身后有强大的后援团队支撑... 详细
Q:
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碰到这样的自杀事件,我们应该怎么办?
A:
当碰到自杀事件时,第一步应与轻生者保持联系,这是最主要、最有效的方法。我们应充当朋友的角色,用心关爱轻生者,通过聊天的方式,了解对方选择轻生的原因、生活... 详细
Q:
有自杀经历的人,在以后的生活是否会再次出现自杀念头?
A:
自杀是一种由思想引导的行为。因此,轻生者被成功救下后,并不代表他想自杀的念头完全消失,只要受到某些事件的刺激,他极有可能再次自杀。因此,想要彻底消除轻生者的... 详细
Q:
为什么近年来,自杀事件频频发生?
A:
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,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,意味着竞争越大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,理想与现实之间形成较大落差,这无疑成为了人们生活压力,部... 详细

专家咨询

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林勇强
林勇强 主任

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,硕士生导师,专社会精神医学研究室主任... 详细

你对自杀这种行为怎么看?

最新评论更多评论

我来说两句